Thursday, August 7, 2014

志在賺錢,不必求真?

https://hk.finance.yahoo.com/blogs/markto/志在賺錢,不必求真?-034058439.html

投資者志在賺錢,不在科學求真,這一點,實乃人之常情。不錯,對於想賺錢的人來說,賺錢是目的,理論或思考若然可以幫助達到目的,則是有用的手段,是工具,這一點,相信無人反對。

困難卻是,若要持之以恆的賺錢,則理論和思考這些手段或工具,起碼從短期來說,重要性肯定大於賺錢本身,尤其考慮到,賺錢的結果,可能出於實力,可能出於運氣,可能是不同因素的結合,若方法不對勁,一時三刻,未必會發現,但長期維持下去,則生存機率一定反映出來。

簡言之,投資活動,涉及收集分析資訊,然後作出眾多決定,這本身毫無出奇之處,卑之無甚高論矣。然而,收集多少資訊,收集哪些資訊,怎樣收集資訊,都是大學問,而其後根據資訊,怎樣作決定,怎樣決定是否作決定,怎樣決定是否推翻或維持之前的決定,更是大學問中的大學問。

要完成得了這些,必不可少的,是一個適時有用的系統,可以是學術理論,可以是經驗心得,可以是簡化的分類架構,可以是不同種類的分析法門,但總不能全無法度,隨多少資訊來,便多少資訊去,面對無窮的資訊和的無盡的決策可能性,全無整理,否則,一瞬間的決策,可能花一輩子。

換言之,我們要建構出本身的決策模式,以利便整個決策過程,可以快而準,令其作為手段,作為工具,都是有效並且有效率的,而建構決策模式時,無可避免地要認識的,就是本身知識的局限,那就是知識論關心問題了,是哲學問題。

那麼,大家就不能因為關於知識的哲學問題看來太抽象,有點不著邊際,便一併不理,事實上,自以為什麼知識問題都不必理會,究竟是真假對錯不必分辨、有用便是真的態度,本身就是一個哲學觀點,卻不一定是合理的哲學觀點。

當然,話得說回來,我們可不需要花一輩子去做每天買賣的決定,就像我們的祖先一樣,不需要花一輩子去做今天是否打獵或耕作的決定,我們的生理結構已經適用了之前的環境,經過演化,才有今天的思考模式,不少直覺式的決策,背後都來自以前的生存條件的挑戰。

問題是,以前的條件,今天是否仍適用?而要回應這個問題,其中一個重要步驟,恐怕仍是從本身知識的局張去入手,懶惰不得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